岁在丁酉,时值初秋,登临井冈山。五百里井冈,茫茫五百里烟云。
黄洋界上极目眺望,看云卷云舒,跌宕飘渺,变化万千,陶醉了人间仙境。在天的尽头,绵绵的山脊水墨丹青般地消迹。沿着山脊起伏的曲线,是毛竹堆织的海洋,一汪苍翠,一帘碧绿,尽收眼底。偶尔有几只飞鸟,雄鹰般地翱翔,时而跌入海洋,时而钻入云海,在九天与五洋之间翻滚,叽叽咋咋,若隐若现。对于井冈山的毛竹,一直藏在儿时对语文课本的记忆,有人说她苍翠挺拔,有人说她迎风招展,也有人说她百折不饶,云云等等,总之毛竹的品质在迁客骚人的笔下早已诗情画意,成了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一种审美和精神。我不懂毛竹,但身临其境,却也能深深地感受她苍翠挺拔的身躯和迎风飘荡的风韵。将思绪透过竹林,猜想林下竹笋在雨后早已破土而出,先是星星点点,然后茁壮向上,直入云霄,方才织绣了这五百里井冈的独特风景。身依护栏,手扶阁台,无余地收揽祖国大地的千里江山,唯有淋漓酣畅。微闭双眼,展开双臂,深深地呼吸竹海送来空气的香甜,感叹宁静背后的风雨动荡,尽情享受这般岁月静好。一缕清风觉起,适才俯探脚下万丈,回首身旁过客,仰望高处那一抹最灿烂的阳光。随行友人早已悄然前去,只恨时光短暂,竟不容半刻停留。沿着红色的小道追去,全不顾两旁翠竹瞬间退去,聆听山下小溪流水潺潺,信步跨越层层石阶,宛如登临云端,一览众山小。
黄洋界上极目眺望,忆岁月峥嵘,风雨雷动,红旗漫卷,铸就了中国丰碑。民谣曰:“茨坪县,大小五井金銮殿”。井冈山,似乎与“井”字结缘。大井、小井、上井、中井、下井,五井并驾;黄洋界哨口、双石马哨口、八面山哨口、朱砂冲哨口、桐木岭哨口,五哨相倚。追寻毛委员、朱军长的足迹,在诗人的笔下,“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”,漫道陡峭、峡谷幽深、五岭逶迤、势据天险,有何惧哉?大井旧居宛若当年,封存着最艰辛的记忆;读书石上魁梧的身影,读出了旧中国走向光明的真理;两棵相互守望的神奇树,见证了共和国一个又一个奇迹。从宁冈通往山上的路上,朱军长留下匍匐却自信的背影。毛竹镌刻的扁担,一头挑着粮食,一头挑着无畏,路旁的荷树每天都在向过往的人们轻轻地诉说。茫茫竹海丛林,纵横五百里。万马齐啸,晨风雁叫,冲锋号起,英雄驰骋,吃糠咽菜中迎接西风激烈、笑看残阳如血。顿觉炮声轰鸣,山下敌军围困,山头旌旗招展。英雄背靠天险,胶着对峙,一路俯冲一路拼杀,一枚炮弹就撕碎敌人“会剿”阴谋,将其消遁在历史的尘埃。时光荏苒,从南昌、秋收起义,到长征路上屈指行程二万,到创造四渡赤水之奇迹,再到三大战役奏凯旋;从土地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,从“亩产千万斤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走向改革开放,再到神州承载嫦娥“九天揽月”和辽宁舰起航下“五洋捉鳖”,一路坎坷,一路曲折,一路艰辛。再读诗人慷慨,实乃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。
黄洋界上极目眺望,英雄犹在,诗篇永存。怀古视今,今人当之如何?心中已自然明了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五百里井冈,茫茫五百里烟云。然,共和国的烟云,又何止这五百里? |